約翰·特拉沃爾塔 辛西婭·羅德斯 菲諾拉·休斯 Julie·Bovasso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連載中
美國
英語
2019-03-22 21:26
1983-07-15
未知
本片是《周末的狂熱》續集,描述男主角湯尼龍六年后復出,從貧窮的布魯克村區搬到上流社會的曼哈地區,并且出盡渾身解數打進百老匯舞壇,終于如愿成為一位眾所矚目的舞星。
人們都說“距離產生美”,是在看這部電影時好像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距離產生美”指的并不是地理距離,它是一種心理上的距離,像是你和我之間隔著生活。或者你和我之間隔著曼哈頓。影片毫無疑問在探討曼哈頓精神。它多少借鑒了史泰龍賦予洛奇的精神”能和拳王阿波羅打滿15個回合我就算贏了“,它也是這部電影的英文名《Staying alive》。
影片上映于1983年,八十年代被認為是屈伏塔敗走麥城的年代。人們指出他放棄了為他量身定做的電影,像是《軍官與紳士》,《美人魚》,卻接拍了片酬與藝術水準都糟糕得很的另一些電影。《龍飛鳳舞》使得屈伏塔獲得美國金草莓獎年度最差男演員提名,應該算是公認為”糟糕得很“的其中之一。
就像得知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是位畫家,畫家身份排在演員,導演,編劇,制片人之前,曾在俄羅斯博物館,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等多個藝術展覽會開辦個人畫展,作品包括《朋友之死》、《尋找洛奇》和《大力神鐘點》等表象主義畫作,《龍飛鳳舞》也使人驚訝,它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差。有時候這令人尷尬,要是大家都說某片很差,自己也會不自覺地費勁地去找出它差在哪兒。
被否定的顯然是價值觀,經過艱苦努力,學習世故,獲得成功,這絕不是紐約精神。想想伍迪·艾倫。多年之后,屈伏塔死在烏瑪·瑟曼和衛生間之間,那才是紐約的知識分子要的。曼哈頓是一回事,紐約是另一回事。告訴人們實際生活中的經驗主義,并不是電影的責任。很多時候,成功和成熟一樣等于死亡。紐約需要的是成長的可能性。它不需要模板,套路,昨天我曾經在路上揀到一枚午餐。
看完《龍飛鳳舞》就會明白《周末夜狂熱》和《油脂》中的舞蹈難度對于約翰·屈伏塔來說太小兒科了。難怪有人詢問屈伏塔和邁克爾杰克遜誰的武技更高超。問題在于,真以武技本身來論,屈伏塔也只是個普通的舞蹈演員。他并沒有在《龍飛鳳舞》中跳出”撒旦之路“上的火焰。奧黛麗·赫本真跳起芭蕾也可能是工整而平庸的。
《龍飛鳳舞》卻還是飽含著舞蹈精神。它直接地對觀眾說出觀點,像是史泰龍的子彈。只是這種直接的方式實在不是紐約的方式。這其中的問題在于,相對于世界上其他城市來講,紐約實在算得上明燈,尼龍可以局限在自己的感官體會里,導演卻必須擁有全球視角,來確定影片的明暗度。
第 1 樓 網友評論:充滿了80年代的既視感,龍飛鳳舞無怪jack喜歡這部電影
第 2 樓 網友評論:注定是一個相對柔鈍的八零年代,龍飛鳳舞當然還要考慮到史泰龍個人詠懷的偏好(看來只拍《洛奇》是遠遠不夠的)
第 3 樓 網友評論:作為續集,龍飛鳳舞其實和前一部沒啥關聯,除了主角依然是那個東尼,其他完全沒有共同之處。內容上也跟愛情、勵志沒多大關系,男主就是披個腿,然后醒悟了一下,接著莫名其妙的成功了……整部電影都開約翰特勞沃爾塔的個人魅力,另外,片子壓軸的那段撒旦小徑跳的確實很有贊
第 4 樓 網友評論:如愿以償的周末狂熱主角成了大明星說白了這個片挺破壞周末狂熱的結局的但不過這也是過了迪斯科時代一次都市文化從新振奮的預言一樣的好電影了
第 5 樓 網友評論:3.5,龍飛鳳舞史泰龍竟然還導演過歌舞片??John在里面身材練的太好了!有什么舞能難倒他的呢?現在看下來grease和Saturday night fever的舞和這部比簡直是小兒科啊!Cynthia氣質也太好了,沒想到她唱歌也那么棒!真是為她之后的相夫教子感到不值!
第 6 樓 網友評論:音樂很棒,龍飛鳳舞服裝對白很棒,一部時尚而充滿生命力的電影,我愛這八十年代的格調。
第 7 樓 網友評論:美麗的八十年代